11、地圖定位:可以通過地圖及定位功能,快速找到房源的具體位置,完成對接。
(後來聽說脖圈有風險,家庭遊泳池在兩個月後“停業”)孩子對水的親切感,難道不是一出生就具備的嗎,還用培養?特別對於從小在水邊生活的孩子來說,哈哈!丁丁三歲之前是在長江邊上長大的。一歲時的那個夏天,我就帶他在江裏泡著了,每天來看年近8旬的大舅爺橫渡長江。
他在長江邊洗澡、玩沙、看大船、走跳板,早已不怕水。我們老家水係發達,丁丁從小沒少在各種小溪裏瘋玩。每次我們出去玩水的計劃都不敢提前告訴他,怕他晚上興奮的睡不著。
孩子對水的熱情永遠都是一團火!如果鄭重其事給他說:“丁丁,明天去上遊泳課啊!”我估計熱情減一半!但自己玩水也是學習,不是嗎?這屬於自主學習!三歲以後到了北京,沒有免費而奢侈的天然泳池了。每天靠洗澡“學習”,他自己拿著淋雨猛衝,鼻子裏不進水也難,這就算體驗嗆水的感覺、培養水性了吧!我看過一篇如何鍛煉孩子水性的文章,還真有這麽一項。
時隔一年沒下水,前幾天和小朋友去遊泳池,他帶著浮板和臂圈直接跳進1.6深的池子,遊了一小時才上岸。
劃水打水、狗扒仰泳,興奮的朝我嚷嚷:“媽媽,我會遊泳了!”泳池教練對我說,這孩子水性不錯,可以來學了,學起來肯定快!但是,我不想讓他這麽快就學會,讓他自己摸索、在混亂中自由成長吧!試完課回來給家人講遊泳培訓班的事,姥爺就笑了:“我們從小橫渡長江,也沒人教過啊?!”當然,南方人的水性是天生的,北方哪兒有您這條件啊!我後來還是辦了一張家庭遊泳年卡,不上課隨時遊。通過自行參觀與親子閱讀相互印證,我從旁仔細觀察,孩子沒有任何抵觸心理,反而產生了"這個恐龍我認識""女王好有意思""以後我還想去博物館""倫敦自然博物館在哪"等等一係列想法。
同樣地,我們暑假期間去了六朝博物館,在去之前我們在家閱讀了《三國演義幼兒美繪本》,對三國有了一定的了解。在入館後孩子對東吳,對孫權頗有興趣,仿佛看見老熟人一樣。
而看見一麵箭牆之後,小家夥轉過頭十分肯定的告訴我:"這是萬箭齊發~"驚不驚喜,意不意外。我覺得,比起刷小視頻和拚夕夕砍一刀小遊戲來說,帶領孩子通過博物館和閱讀書籍對世界進行探索,無疑更有意義。
(作者:萬源外圍大學生)